李云龙的原型王近山曾对第38军军长江拥辉说过一句话:“怕什么?你手里拿着牛刀,还怕杀一只没有多少肉的鸡?”这句话出现在他们准备突袭白马山的守军时。尽管由于叛徒泄密导致作战计划暴露大御优配,王近山仍然觉得胜利是手到擒来的。然而大御优配,结果却是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,白马山也没有攻下。如果没有叛徒的出卖,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是十拿九稳的。
那么,究竟是谁背叛了呢?
第38军,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名字,也是彭德怀老总亲自提名的“万岁军”。这支部队在抗日战争的平型关战役中,给日军狠狠的一击,而后又在四战四平和三下江南等战役中打响了自己的名声。那时,38军还被称作第一纵队,直到辽沈战役结束后才改为第38军。
展开剩余80%38军的第一次大规模胜仗是四战四平战役大御优配,之后,他们又在平津战役中表现突出,成功解放天津,并歼灭了国民党近三万敌人,其中包括活捉敌军警备司令。38军的第三次成名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第二次战役,志愿军打得美军措手不及,最终歼灭了超过1万名美军。正因如此,38军不仅在国内声名显赫,连美国总统杜鲁门也不得不称赞:“志愿军的38军确实厉害,难怪麦克阿瑟总是败北。”
彭德怀老总也十分欣慰,亲自题写了“第三十八军万岁”七个大字,由此,38军也赢得了“万岁军”的美誉。
1952年秋季,38军的114师接到任务,要攻打白马山。那时,白马山只由韩军一个团守卫,敌人兵力单薄,战斗胜算极大。可是,韩军的士气低迷,作战态度简直就像做梦一样。如果没有美军提供的先进武器,韩军可能早就不想打了。即便如此,江拥辉还是制定了精心的作战计划,决定由两个团进行突袭。
然而,问题出在了一个叛徒身上。谷中蛟,一个没有实际能力、只会“装”的小人,趁机投敌。他曾是38军的文化教员,本无意上战场,却因没有立功的机会,一再主动请求参战。尽管大家都知道他根本没有实战能力,谷中蛟还是执意要求上战场。在长津湖战役后,他更是变得老实许久,因为他亲眼目睹了被冻死的志愿军战士,感到自己能活着真是幸运。
但就在准备进攻白马山时,江拥辉想增加一支小规模的突袭队,谷中蛟再次被推上了前线。这一次,面对战斗的压力,谷中蛟的胆怯显现无疑。他原本幻想在战场上混水摸鱼,找个机会偷偷溜走。正当他心安理得地等待机会时,收到消息——没有棉衣,意味着没有温暖可依。
这让谷中蛟彻底崩溃,最终他选择了逃向敌军指挥所,并将38军的作战计划告诉了敌人。敌军指挥官得知消息后大为震惊,急忙向美军报告,美军也立刻派出支援力量。白马山对美军来说,至关重要,是他们的重要补给线和兵站基地。如果志愿军成功夺下白马山,整个“联合国军”的损失不仅仅是战败那么简单。
谷中蛟的叛变让原本计划中的突袭变得无法进行,最后只好转为强攻。起初,38军只有不到2万人,但随着敌人不断增援,兵力很快增长到10万人,并且装备了飞机、坦克等重武器。即便如此,38军最终依旧歼灭了近1万名敌人,而我军虽然付出了6000多人的伤亡,依然完成了艰难的作战。
尽管韩美军取得了“表面上的胜利”,举行庆功宴、制作新团旗,但谷中蛟却在角落里狼吞虎咽着自己的一碗粥。韩军对此对他十分轻蔑,因为他是临阵脱逃的投敌者。最终,谷中蛟被交给了国民党,最后在默默无闻中死去。
如果没有谷中蛟的背叛,白马山可能早已被攻克,志愿军的损失也可能大大减少。历史将永远铭记他的叛徒身份,成为后世唾骂的对象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